本網站瀏覽建議^_^

由於本站內容較多,請訪客多加利用下方的"內容分類索引"和左下方的"Blog存檔"來幫助您找到您感興趣的資訊 :)

2008年2月24日 星期日

志工成員心得~程志瀚

l 程志瀚

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三年級

charles_ntu@yahoo.com.tw

Ø 參加緣由

對我來說,緬甸是一個很不同的國家相較於台灣來說,物質上它是比較落後的,而且至今仍然是軍政府的高壓統治,所以若是放棄了這次機會,可能此生再也沒有機會前去一訪.加上有一群社團的好伙伴以及美麗的前社長要一起去,便做了這一生目前為止最棒的決定!

Ø 心得

28天的緬甸,28天的自我改造和重新著色. 決定要去緬甸後,我母親 (也是世界上最了解我的人) 一方面擔心安全,一方面憂慮我吃不吃得了苦我吃下了,而且現在甘之如飴. 似乎越是瘋狂和困難的經驗,刻蝕在腦海中的印記越深. 說起和平的旅館,那樣的浴室 (滿是昆蟲) 和廁所 (沒有沖水馬桶), 我竟然是眉飛色舞; 談到那列時速三四十公里,購自中國大陸的二手火車,以及在它攝氏37度無風的車廂中打橋牌的經歷,我津津有味; 憶起我們服務完坐在小貨車上,以六七十公里狂飆在坑坑洞洞的泥土路上(司機還一路猛按喇叭),同時還下著大雨但大夥兒卻是高唱著一首接著一首,代表著青春無敵的歌時,我的心,暖暖的.

正如緬甸聯合國顧問U Thein Aung先生和褚士瑩學長所不斷提醒的,做服務,一方面必須認真思考當地人真正的需要為何,另一方面也必須有心理準備,那就是不要以為可以帶給當地人很多,很有可能是自己的成長才是比較踏實而可能發生的.

服務下來,自己的成長非常多,個人認為消費習慣的一個改變便是巨大而重要的.以往我幾乎什麼都想用好東西,但現在或去衡量有無其必要.

此外,在以往所堅持的一些衛生習慣,到了那裡也不得不有所妥協. 而事實上,很多在去之前覺得一定忍不下來的東西,其實都接受了,並且其實沒有想像中那麼難克服. 像是我在台灣還滿愛乾淨的,所以挺常洗手的,但那裡不少地方沒有自來水,用來洗手的水看來亦不怎令人心安,但還是活下來了…...從中我發現,其實人的彈性非常大,而大多數的時候其實是為與不為的問題,而非能與不能”.就像在37度的火車中度過22小時,我在做了之前也是不能想像我真的能做到!

對我來說,"服務有兩個層面: 明與暗. 明的是受服務對象所真正得到的. 在這次服務中,我想我們成功地把知識和新刺激帶給他們,特別是華僑的小朋友們. 我們在那裡停的時間夠久,他們有些年齡夠大,而且最重要的,語言相通,因此我們相信我們帶給了它們一些刺激和衝擊,對他們的人生造成正面的改變. 他們有不少人因為我們,增強了讀書特別是到台灣唸書的動力. 光是這樣,我覺得我們的造訪便極具意義.對於學生,我們給了他們對於未來的希望和對外面世界的憧憬; 對於當地的老師,我們給的可能是一種新式的教學方法. 不同於當地一些老師比較傳統高壓的教學方式 (亦即老師說話,學生乖乖聽就好), 我們這些來自台灣的大學生多用溝通以及比較和氣的作法,並且非常注重互動. 我們認為,與其直接告訴學生答案,不如敎會他們自己找答案的能力,也就是訓練舉一反三的能力.

另外,所謂的部份,也就是較為隱性的部份,屬於服務者本身的收穫. 在這方面除了我之前所述,我們一行人也思考了政府在國家發展上所應扮演的角色問題,以及究竟需不需要有外國援助來幫助這些所謂較落後地區. 還有,和緬甸同學曾談及究竟是像台灣這樣競爭激烈但物質進步,或是像緬甸那樣物質缺乏但人心質樸好呢? 有無兼顧之法? 因為很多時候他們看起來比臺灣人快樂許多而快樂,難道不是所有人類追求的嗎? 我個人傾向於相信物質的進步 (也就是追求物質生活的提升) 是歷史必經之進程. 畢竟儘管緬甸人比台灣人知足,還是不會有人在可以的情況下,捨機車取牛車吧! 那種追求物質進步的過程中必然會失去一些心靈的單純,不過人們似乎只有在失去之後才懂得回頭尋覓,才知其可貴.

到了緬甸,或許最大的收穫,是感覺人生還有不少事情值得努力去追求. 不知怎麼地,到了一個年紀,會覺得人生不過爾爾,世界很無趣沒什麼新鮮事. 加上對國內政治的無力感,更是有種都看透了的想法. 但緬甸行讓我看到其實人生還是充滿挑戰,而自己會的實在是渺小. 真正的偉大不在擁有多少,而在能給予他人多少,而這是一個值得我去追求和奮鬥的目標.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