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瀏覽建議^_^

由於本站內容較多,請訪客多加利用下方的"內容分類索引"和左下方的"Blog存檔"來幫助您找到您感興趣的資訊 :)

2008年2月25日 星期一

「思沙龍」你所不知道的緬甸強調以建設性的作為取代冷酷的封鎖與制裁

2008/2/18‧龍應台文化基金會 回到台灣NPO新聞稿索引


龍應台文化基金會「思沙龍」2日以「你所不知道的緬甸」為題,邀請政治大學國關中心第二研究所所長金榮勇主講,基金會執行長李應平主持。金榮勇強調,面對緬甸的政治封閉與高壓統治,國際社會應以建設性的作為,取代強硬冷酷的封鎖與制裁。

為了拓展台灣年輕人的國際視野,培養深思論辨的能力,龍應台基金會持續策劃「思沙龍」。2008年第一季思沙龍以「內戰」為主軸,繼蘇丹達佛後,探討「你所不知道的緬甸」,吸引近300位民眾到場聆聽,前駐廷大使戴瑞明、獨立記者張桂越,以及泰緬地區華裔難民權益促進會執行長劉小華和數位緬甸籍在台學生也到場分享。

緬甸位於東亞、東南亞與南亞三區交界點,金榮勇從戰略位置角度切入,強調緬甸國際地位的重要性。尤其,七○年代緬甸因非人道的軍事政權受到國際制裁,選擇靠向中國大陸,中國也藉由緬甸,將勢力伸入印度洋,擴大在亞洲的控制力;九○年代中期,緬甸軍政府更縱容金三角地區居民生產鴉片,以賺取外匯,引發國際關憂。

金榮勇認為,緬甸軍政府以威權治國,高壓禁制人民言論與自由,甚至以關閉仰光大學等愚民政策來打擊民主運動,雖令人民痛苦萬分,但民主運動領袖翁山蘇姬認為國際企業與資本在緬投資行為,等於間接幫助軍政府鞏固政權,而主張應對軍政府實施經濟制裁,暫停投資與觀光,這個主張勢由於會影響緬甸的經濟發展,反使緬甸人民權衡理想與現實陷入兩難。

金榮勇以美國用人權為理由攻打伊拉克,卻容許像緬甸的非人道情形繼續存在為例,國際社會為維護自身在緬甸的經濟利益,刻意輕忽緬甸的非人道現況。而中國大陸則為區域發展策略,在番紅花革命後,於聯合國會議中針對各國對緬甸提出制裁的提案,從中阻饒。他強調美中等大國,實應抱持理想,負起維護國際制序的責任。

泰緬地區華裔難民權益促進會執行長劉小華發言表示,緬甸問題複雜難解,她特別提出緬甸華人至今仍不被緬甸政府承認,處於無國籍的狀態,回溯歷史,緬甸華人至今仍強烈認同中華民國,因此她呼籲台灣政府應該主動協助解決其困境。

一位緬甸籍在台學生回應,緬甸的社會氛圍與台灣解嚴前相當類似,資訊十分封閉,只要不談政治,生活就可以維持看似平靜的運作,因此他反而是到了台灣之後才真正開始了解緬甸。至於軍政府為何能五十多年仍屹立不搖,他認為應是軍政府長期實施種族分化策略,讓民族之間互相攻擊,從中取得政治利益穩固政權。

在場民眾關心,紅番花革命後,緬甸現今的內部情勢為何?一位曾在緬甸教書兩年,從事非營利工作的民眾表示,緬甸目前表面平靜,但政府仍私下持續進行異議份子的逮捕行動。她表示緬甸華人雖然人數有限,且無法取得公民身分,但卻擁有很強的經濟實力;而緬人則社經地位較低,生活清苦,她質疑如果華人與緬人之間能相互合作,緬甸的問題是否得以紓緩?金榮勇回應,東南亞各地都存在華人與當地人民如何相處,緬甸族群封閉,加上政府採取的分化政策,想法雖好,卻難以實現。

主持人李應平問道,緬甸近年來在外交採開放政策,對內卻又持續高壓保守,這種衝突與矛盾的手段,對緬甸的民主化有何影響?金榮勇回應,開放的外交政策是因應東協的施壓,事實上對軍政府而言也確有實際的經濟效益,但軍政府更相信絕對不能讓1988年敗選的錯誤再次發生,為了維護軍政府的政權,威權統治必定會持續下去,事實上,開放造成的經濟成長,確實也讓溫和的緬甸人民選擇了面對生活的現實。因此,金榮勇認為翁山蘇姬可能將成為一顆被犧牲的棋子,他對緬甸民主化的看法則是持續悲觀。

  金榮勇強調,緬甸的經濟與觀光開放政策,其實也是增加人民對外的溝通管道,國與國之間應該有建設性的接觸,避免「比鄰若天涯」的孤立,長遠來看對緬甸的發展必然有益。基金會執行長李應平則呼籲,當掌有權力者利用分化種族或其他政治手段取得或維護自己的利益時,人民更要具有智慧與眼光,看清政客的蓄意恫嚇與虛幻假象。



2008年2月24日 星期日

緬甸~再"見"家鄉服務團影片

總算是做好了,希望大家喜歡 :)

志工成員心得~楊遠嘯

楊遠嘯

台大政治系國際關係組四年級
otohimetama@msn.com

Ø 參加緣由:

原本我是對服務性質的活動是一點興趣都沒有的,但是由於自己的好朋友是這次活動的隊長,在一次的閒聊中,使我下定決心去參加這次的活動,一方面是希冀自己能夠開闊自己的眼界,因為也許你一生中再也不會去那個國家第二次,緬甸是 一個神奇的地方,她貧困,但是她同時帶著那種難以言喻的美與和諧的秩序;其次,我也冀盼自己能夠在這次的活動中能夠學習到付出與關懷的精神。

Ø 心得

在緬甸的這些日子中,發生許多帶給我前所未有體驗的新鮮事,使你會在當下會很想將這些鱗爪記下,但是往往又懶惰的不想花時間整理組合成文字,然後這些事情就漸漸的被封存在記憶的死角,堆積起了層層厚得遮住當時讓你想記下這些悸動的灰塵,但是現在必須交出這份心得來,所以我把它重新的理了出來,讓我慢慢回想。

哪種東西最為難寫呢 ?我想是真的帶給你許許多多的感悟的事件,這是一種十分難為的事情。首先你怕,你怕會描壞了它,怕的是說的太過而令它著惱,但是又擔憂說的太過小心確辜負了它所帶給你的點滴,你也怕寫出來的東西是那種僅僅帶著官腔性質的語言,你怕自己說的不夠真切,沒有辦法把那種靈魂的感動給傳述出來,卻又怕過份的誇飾雕琢而誇大了它;但更令人害怕的是那種自己文字的精煉度,不足以去表達出你所感覺到的,體會到的,它所帶給你的林林總總。

這次的經歷給我的體驗,我必須說,如果你真的老是待在台灣,那麼世界也只會越來越小,因為這個狹小的地方所帶給你的是一種忙碌、擁擠、繁重、還有雜亂的意象。同時所有的生活彷彿沒有了滋味,如果生活的趣味不就在於大半不預期的發現的喜悅,若果所有的明天全是今天所預期的化身,那種期盼那種喜悅的感覺就全然掃滅了吧 ?就像在海邊拾貝殼,你所期待的也是一種不預期的驚喜。

來到緬甸這個國家,或許一開始你所預期中的是一個不堪的政府,然後當地的醫療、衛生,乃至於生活上的種種的物質是非常的缺乏 ;這確實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但是除此之外你會發現,這個國度的貧窮與美麗,這是一個由美麗與貧脊交織而成的國度,你發現美麗的是那邊的種種自然的風光,當你在車上時候看到的是一望無際的青翠盡入眼簾,儘管你所搭乘的車子可能是十分破舊,同時行駛的時候四個輪子猶如彈簧一般的跳躍在崎嶇不平的泥水路上;如果你曾經到過緬甸的內部去看,而不是僅僅待在那個專門給觀光客遊歷的仰光,你可以見到的是當地人善良的天性,對他們來說,或許金錢並不是最重要的一種價值,而在當地的生活,也不是在台灣所可以想像的,例如可能你會沒有熱水,可能沒有電可以使用,同時或許你在緬甸的路上行走時會受不了這個國度的道路怎麼處處是爛泥,但是這邊的人們,還有這個國度的生活型態,處處充滿著自然,而且充滿著一種摯誠。

而當走進了孤兒院的時候,真正的體會出什麼會是讓你真的願意去關懷的事物,我並非是一個對許多事情熱中,或是善於關心他人的人,但在那邊,或許是因為語言的不通,也或許是因為小朋友的真摯,他們所給你的是一種感動,也許你一開始期許的是抱持著一種傳達知識或是技術給予他們進步的種苗,但實際上真正的學到尊重與聆聽的是本來想去傳達知識的我們,緬甸的美就在這兒呈現出來,他在貧窮中表現出祥和,而小朋友們有著的是純真的笑容,會發亮的眼珠,儘管他們所在的地方是一個蓋了七年但卻完成一半,甚至連窗戶都沒有的教室;而就在這邊,我們用自己的肢體語言、也許是一個眼神的傳達,來彼此互動,你會發現,有時候溝通並不是僅僅只有一種傳達的方式,而是一種心靈上的交流,在於你願不願意去付出與打開自己的心,所以真正獲得治療的其實是我們這些在台灣生活許久的我們。

而在一些地方的華人學校,我自己所體會到的一點是,其實對於台灣,如果你想要再外交或是國際上面多獲得一些朋友,那麼並不應該去反其道而行的做出一些令自己朋友失望的事情,以我們與當地華校交流的時候,他們所說的緬甸的華人學生以後很難在到台灣,這是因為在政治上面的某些因素台灣禁止了他們的到來,但這形同於對當地華校的很大的打擊,他們所唸的,所學的,都是台灣的教科書,台灣的一切,但現在華人假如日後不能來台灣,那麼他們還可以去哪呢 ?

28天中,我想你所帶給他們的並非是一種永恆的價值,或許教導刷牙與給予牙刷對這些在物質上面貧乏的人們頂多是帶來了一時之間的改變,但是我想在這 28天的服務中,所帶給你的是一種反思,一種關於價值的重新思考,同時在不同地方所給予你的不預期的驚喜是一種筆墨難以形容的喜悅,所帶給你的是一種全貌的觀點去看這個世界,在這邊你可能喪失的是暫時的物質的享受,但是你所獲得的卻是一種心靈上的饗宴,一種洗滌;他增加了你的廣度,增加了你的耐性,同時你學會包容與付出的價值,什麼是一種美,尼采說過的,當你願意把自己多餘的力分散出去時,他稱這種下降是美。 而現在,在我的眼中所見,緬甸並不是一個貧窮與落後的國度,相反的,他是一種融合自然還有獨自形成一格的合諧。

Ø 募款組心得

這次的再見家鄉服務團受到各個贊助單位相當大的幫助,不論是物資或是金錢上的幫忙,也都是因為他們的贊助我們才能順利出團,先說說在台大校園募集物資的感動好了,由於只有擺攤三天,大家一開始都很擔心募到的物資會不會不夠,我們事先做的宣傳不知道是否有達到效果,響應的人多不多都是未知數,其實每個團員心裡多多少少都有那麼一點忐忑不安,但最後的結果卻出乎意料之外

,感謝捐物資的善心人士們,不吝將家中保存良好的物品捐贈出來,讓愛無遠弗屆,實足給我們大大的鼓勵和信心。

再來是有關募款的部份,特別要感謝台大課活組的馮姊,還有其他工作人員

,由於有許多行政程序要處理,不僅僅是我們自己要耐心的一項一項去完成,中間有受到許多學校行政人員的幫忙,也讓我們學習了跑公文的程序,當然還有不少團員之間合作的默契,雖然瑣事繁複,但卻給予了我們一個很大的學習機會。

最後除了感謝還是感謝,包括了行政院青輔會、外交部、教育部、台灣大學、僑委會、紅十字會以及陳克華先生,謝謝他們對我們的肯定與信任,願意資助我們出團做服務。

絕招

1. 不害怕失敗,凡是覺得有機會的都勇於去嘗試

2. 抱持一個誠摯的心,熱情的態度,讓單位深刻感受出我們積極的一面,勇於接受別人給予的意見

3. 對企劃書的熟悉度要夠

4. 讓企劃書有獨特性

5. 提早於截止日期前繳交資料,或許缺少的什麼還有機會補交

6. 積極打電話詢問單位是否收到資料,有無需要補足或修改的地方

7. 每個單位不可以用一模一樣的企劃書,要適度的修改,符合該單位的需求

8. 固定同一個人和特定單位聯繫交涉

志工成員心得~陳尉倫

l 陳尉倫

台灣大學政治學系 三年級

seches@gmail.com

Ø 心得

我們過去從書本所學的一切,基本上都是人類累積的生活體驗之記載,但後人透過紀錄吸收同樣的東西時,效果必然跟最初體驗的那個人有一段落差,畢竟那不是自己親身去體驗得來的東西。長期身處台北這個步調極快的都市中,隨著生存的壓力我們不斷累積知識,這個落差自然也隨之愈來愈大。以前的我常在想,大家在面對許多人事物時,常不自覺得會有一種疏離感和冷漠,總認為世界很多事情就是那個樣子,沒什麼好大驚小怪的。但是在緬甸這段日子裡,我體會了另一種生活方式,也可以說是另一種文化、態度與價值觀。我發現盡管緬甸大部分的人們生活水準與知識水平都不高,但卻可以不做作得讓自己活得豐富又踏實,他們身上很少有那種被扭曲的冷漠與虛偽,也鲜見那種讓人討厭的膚淺和浮誇;他們總是跟環境很緊密友善得相處,從周遭學習、體驗並應用在生活中,對人誠實、友善,有時候看見外國人還會對他們投以純真的微笑。對一個長期身處一個自詡為文明進步社會的我來說,看看他們,總會覺得我們的社會是不是遺忘了一些身為人類最寶貴的東西?

深處當地生活時光裡,雖然是作為一位站在教導立場的國際志工,但我深深覺得我教授的知識比起他們給我的體驗和感悟,實在是微不足道。很多東西你不親身體驗過,真的不知道那跟當初的學習與想像落差有多大。像我來之前對緬甸人的印象其實不太好,總認為他們貧窮、落後又唯利是圖,但事實根本不是我認知的那個樣子。在那28天的時光裡,我不但從他們的生活方式中找回自己心靈在台灣迷失的一部份,真正融入當地生活一段時間後,也深刻體會了什麼叫做真正的不同文化觀點與價值觀,我發現這段生活經歷真的能讓我用另一個與家鄉迥然不同的角度,來再度審視這個世界。這種感觸和領悟在我回到台北的時候顯得更為強烈。

另外我發現,人活在一個環境久了或習慣了一種文化與價值觀後,往往當自己認為可以站在對方立場或是觀點,來思考或體會一些事情的同時,那種認知常常已經是從自己的立場出發後打量對方所形塑的結果,跟對方真正的想法或立場往往差異頗大。比方說中東人的ㄧ天後泛指一段時間後,可是在美國人聽來就是指24小時過後,這種落差常常造成很多誤解,世界很多的衝突不都是因此而來的嗎?從緬甸回來後我真的認為,如果真的有心要了解一個對象,不管是人也好國家也好,懷著謙卑真誠的態度去聆聽對方的心,時時提醒自己不要預設任何觀點或立場,盡全力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理解對方的意思,才是比較適當的作法,畢竟對方的想法與表達方式源自於不同的生活環境和體驗,而這些很多都是我們沒親身體驗過的。要是不自覺預設了一些東西,摩擦往往就因此而生,彼此也無法真正理解對方了,這些大概就是緬甸帶給我最大的啟發與成長。

志工成員心得~寸永成

l 寸永成

國立台灣大學農藝三

b93601048@ntu.edu.tw

Ø 心得

這是一次難得的回憶,也是寶貴、有意義的一課。

從小到大,我是第一次參加服務團,首先得感謝我們的團長-----王月君小姐,再來是我們所有的隊友(I AS國際事務研習社與緬甸同學)與所有讚助我們的單位,謝謝你們!因為你們,我才得以有機會去體驗服務的樂趣與方法;因為你們,我才更能明白服務的精神。

一直以來,自己總是有一種想法:覺得服務,好像就必須具有各方面的專長與一定的能力,才能去服務別人似的,但又不盡然,卻又不知道該怎麼表達心中的那種感覺;總之就是將「服務」這個平常、人人都可以做的事情,看得似乎很偉大,就需要達到某種效果就對了。殊不知,「服務」是何等的平凡,本應該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種很自然的情況下,加上我們的熱枕就可以表現出來的。說到這裡,我得感謝一個人-----褚士瑩先生,他說:「不要將『服務』看得很高尚很偉大,它不過是一件很普通很平凡的事情;我們不要預想能給他們什麼或是能改變他們什麼,簡單地說,我們只要能陪他們一起玩、能讓他們一起笑,我們就達到服務的目的了。」當下我有點置疑,真的是這樣嗎?但是,到了當地,我們真的體會到了這一句話----面對當地的小朋友,因很少看到陌生人,有的被嚇哭、有的對你不理不睬(這就是小孩子)到後來小朋友也會與你一起玩、會與你一起笑,就覺得很開心、很快樂,這時才知道,原來這就是服務----讓受服務的人快樂。

這次去緬甸的服務,可能有一些人不太清楚我們在做些什麼,但是,我相信,我…和所有的團員,都確實的知道我們做了什麼,這都將是一次難得的經驗。

志工成員心得~何成聰

l 何成聰

國立台灣大學地質系二年級

b94204048@ntu.edu.tw

Ø 心得

參加了再見家鄉服務團後,我們全體人到了緬甸。這一次的旅程,對台灣同學來言可能是一種新鮮,因為在他們的心目中,緬甸這個軍政府國家只可能是從地圖上可以看到的一塊,也可能是一種冒險的旅程。但對我們緬甸同學而言,是帶著非常期盼的心情為自己的僑居地服務,我們的興奮是自己可以借此機會可回到自己的家鄉。而回到了僑居地的我們,我們這一隊就有很多的義務了。面對本地貧窮的小朋友,我才知道我本人的生活條件是多麼的幸福。去服務孤兒院時,我不會帶著憐憫的心去服務,我一心只想讓他們知道:他們並不會因為無家人及親戚而可憐,他們還有世界各地,各個角落的人在關心著他們,而且還是陸續不斷。而在華文學校裡,小朋友是多麼的有創意呀!但是由於當地缺乏材料,使他們埋沒了他們該有的才華,也使我感嘆不已。他們對我們的不捨,我們是看得到的。有的人會為此而落淚,也有的人會把他們本人最心愛的小禮物,來給我們做紀念品。

志工成員心得~王興錦

l 王興錦

台灣大學農藝系

b94601046@ntu.edu.tw

Ø 參加緣由

因為一方面想要回饋自己的家鄉,另一方面覺得因為緬甸比較落後,我們在緬甸時和現在的小朋友,學到的東西比較少,所以我想要把自己在台灣學到的東西,傳達給那些沒有機會來台灣的小朋友。參加這個團隊是因為我們大家的緣分吧!

志工成員心得~程志瀚

l 程志瀚

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三年級

charles_ntu@yahoo.com.tw

Ø 參加緣由

對我來說,緬甸是一個很不同的國家相較於台灣來說,物質上它是比較落後的,而且至今仍然是軍政府的高壓統治,所以若是放棄了這次機會,可能此生再也沒有機會前去一訪.加上有一群社團的好伙伴以及美麗的前社長要一起去,便做了這一生目前為止最棒的決定!

Ø 心得

28天的緬甸,28天的自我改造和重新著色. 決定要去緬甸後,我母親 (也是世界上最了解我的人) 一方面擔心安全,一方面憂慮我吃不吃得了苦我吃下了,而且現在甘之如飴. 似乎越是瘋狂和困難的經驗,刻蝕在腦海中的印記越深. 說起和平的旅館,那樣的浴室 (滿是昆蟲) 和廁所 (沒有沖水馬桶), 我竟然是眉飛色舞; 談到那列時速三四十公里,購自中國大陸的二手火車,以及在它攝氏37度無風的車廂中打橋牌的經歷,我津津有味; 憶起我們服務完坐在小貨車上,以六七十公里狂飆在坑坑洞洞的泥土路上(司機還一路猛按喇叭),同時還下著大雨但大夥兒卻是高唱著一首接著一首,代表著青春無敵的歌時,我的心,暖暖的.

正如緬甸聯合國顧問U Thein Aung先生和褚士瑩學長所不斷提醒的,做服務,一方面必須認真思考當地人真正的需要為何,另一方面也必須有心理準備,那就是不要以為可以帶給當地人很多,很有可能是自己的成長才是比較踏實而可能發生的.

服務下來,自己的成長非常多,個人認為消費習慣的一個改變便是巨大而重要的.以往我幾乎什麼都想用好東西,但現在或去衡量有無其必要.

此外,在以往所堅持的一些衛生習慣,到了那裡也不得不有所妥協. 而事實上,很多在去之前覺得一定忍不下來的東西,其實都接受了,並且其實沒有想像中那麼難克服. 像是我在台灣還滿愛乾淨的,所以挺常洗手的,但那裡不少地方沒有自來水,用來洗手的水看來亦不怎令人心安,但還是活下來了…...從中我發現,其實人的彈性非常大,而大多數的時候其實是為與不為的問題,而非能與不能”.就像在37度的火車中度過22小時,我在做了之前也是不能想像我真的能做到!

對我來說,"服務有兩個層面: 明與暗. 明的是受服務對象所真正得到的. 在這次服務中,我想我們成功地把知識和新刺激帶給他們,特別是華僑的小朋友們. 我們在那裡停的時間夠久,他們有些年齡夠大,而且最重要的,語言相通,因此我們相信我們帶給了它們一些刺激和衝擊,對他們的人生造成正面的改變. 他們有不少人因為我們,增強了讀書特別是到台灣唸書的動力. 光是這樣,我覺得我們的造訪便極具意義.對於學生,我們給了他們對於未來的希望和對外面世界的憧憬; 對於當地的老師,我們給的可能是一種新式的教學方法. 不同於當地一些老師比較傳統高壓的教學方式 (亦即老師說話,學生乖乖聽就好), 我們這些來自台灣的大學生多用溝通以及比較和氣的作法,並且非常注重互動. 我們認為,與其直接告訴學生答案,不如敎會他們自己找答案的能力,也就是訓練舉一反三的能力.

另外,所謂的部份,也就是較為隱性的部份,屬於服務者本身的收穫. 在這方面除了我之前所述,我們一行人也思考了政府在國家發展上所應扮演的角色問題,以及究竟需不需要有外國援助來幫助這些所謂較落後地區. 還有,和緬甸同學曾談及究竟是像台灣這樣競爭激烈但物質進步,或是像緬甸那樣物質缺乏但人心質樸好呢? 有無兼顧之法? 因為很多時候他們看起來比臺灣人快樂許多而快樂,難道不是所有人類追求的嗎? 我個人傾向於相信物質的進步 (也就是追求物質生活的提升) 是歷史必經之進程. 畢竟儘管緬甸人比台灣人知足,還是不會有人在可以的情況下,捨機車取牛車吧! 那種追求物質進步的過程中必然會失去一些心靈的單純,不過人們似乎只有在失去之後才懂得回頭尋覓,才知其可貴.

到了緬甸,或許最大的收穫,是感覺人生還有不少事情值得努力去追求. 不知怎麼地,到了一個年紀,會覺得人生不過爾爾,世界很無趣沒什麼新鮮事. 加上對國內政治的無力感,更是有種都看透了的想法. 但緬甸行讓我看到其實人生還是充滿挑戰,而自己會的實在是渺小. 真正的偉大不在擁有多少,而在能給予他人多少,而這是一個值得我去追求和奮鬥的目標.

志工成員心得~楊林彬

l 楊林彬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 社會科教育學系三年級

linpinyang951@yahoo.com.tw

Ø 參加緣由

我是出生於緬甸的華僑,從小就在緬甸接受華文教育,而華文教育方面在書籍及師資缺乏的情況下,在學習過程之中並不是非常完善,所以一直希望自己能為在緬甸的母校有一點點的回饋,因此參加了此團隊。

Ø 心得

當緬甸同學打電話給我說有一個服務隊要回家鄉服務,問我要不要參時,我毫不考慮的回答要參加。自從來台灣看到這裡的教育狀況後,每當想起家鄉的情形,在當地師資及教科書等缺乏的情況中,學生們也為了不忘記自己身為華人一定要學會漢文的心理下,堅定而努力的去學習的樣子,心裡就覺得很難過。而當地的華校師資來源則是國中三剛畢業的學生,在來當小學的老師。可想而知這樣的教育會成功到那裡呢?但學生們仍是不放棄這一點點華文希望,因為大家的心中都抱有一個夢想,希望有一天能回祖國升學,而這個祖國就是“台灣”。曾經我也是這其中抱有夢想的一份子,不同的是我的夢想成真了,回到了台灣來升學。由於從今年開始停止了對緬甸華校的大專聯考招生,他們在知道這消息後夢想,也一點一點的從希望到失望再從失望變成了絕望,慢慢的一點一滴的流失,终至幻滅。看著我家鄉的人們因夢想幻滅,痛哭流淚的樣子,我除了難過再難過之外,確也不知道要如何來幫助他們,也第一次有了那麼嚴重的挫折感及無力感。

在這次的團隊中,我是負責教學事項的教學組成員,在準備的過程中曾也遇到過很大的挫折,曾經一度我有想過放棄,但一想到我的同伴們是那麼的期待我的到來及當地小朋友們上課的情形,使我又重新有了那份動力,繼續往前。到達當地時在服務的過程中,我個人覺得是每當隊友們因語言不通的問題而感到沮喪,那時我真的不知道該如何去幫助他們。在這團中的覺得最大的收獲就是學會不同的文化及如何將團隊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以前在台灣求學的我們,總會覺得跟台灣學生,會有種莫名的隔閡,但經過這次的團隊,還我們跟台灣學生成功的打破了這種莫名的隔閡,結交了不少好朋友,這也是我最大的收獲之一。非常感謝讚助我們的各單位給我們一個這樣永生難忘的經驗。也謝謝王月君老師,因為有她才有我們這樣的一個團隊成立。謝謝~~

志工成員心得~吳欣蓮

Ø 吳欣蓮

國立交通大學管科系二年級

shewsein@gmail.com

Ø 參加緣由:

能夠藉由這個活動,來回報養育我的國家,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在緬甸生活了十八年,之後就到台灣念書,是該回饋家鄉的時候了,大家一定很奇怪我怎麼從外校能參加此項活動,承蒙王月君小姐,她曾在密支那服務兩年時是我的老師。當老師提及有這樣服務性的活動時,就報名參加了。

Ø 心得

這次服務的對象,緬甸小朋友居多,原本就在台灣分好組了,我和台蘭、志瀚為一組,在教緬甸小朋友的時候,在我們這組裡由於只有我一個人會緬文,因此主講方面大部分都是我,台蘭與志瀚就協助我,剛開始要教他們的時候,感覺很緊張,一直不敢開口,這是我第一次面對那麼多的小朋友,一方面害怕我說的他們聽不懂,另一方面又怕自己準備得不夠。

我替小朋友上的第一節課是簡易急救訓練,因為這些都是八、九歲的小朋友,教他們包紮可能會太難,所以簡易急救就是包含:異物入眼、耳,流鼻血、燙傷及中暑等。為了放鬆自己,於是就以邊問小朋友有沒有受傷過的經驗?當受傷時怎麼處理?等的問題,然後才解說如何正確的來處理傷患,這樣子的方法使我自己輕鬆很多,小朋友所回答的處理方式中,最奇怪的就是流鼻血了,他們的處理方式是頭是往後仰的,而我們所學的是把鼻子捏住,頭向前頃然後用嘴巴呼吸,因此可正確的指導了他們,而他們燙傷時都會用牙膏塗傷口,因為牙膏裡有薄荷,塗起來會涼涼的,減少燙的感覺,這也是一個錯誤的處理傷口的方法,當我們解說沖、脫、泡、蓋、送之後,相信他們以後不會再犯相同的錯誤了。

上完簡易急救後,第二節是上牙齒保健,在上牙保之前,我第一個問題問小朋友,有沒有刷牙?用什麼刷牙?結果小朋友的回答是有刷,有的說用牙刷刷,有的說用鹽刷,聽起來讓人為之鼻酸,真有些小朋友因沒有牙刷而用鹽來刷的,之後我用牙模及牙刷解說了正確刷牙方式後,讓小朋友們自己親自動手用牙模來刷給我們看,直到方法正確為止。再來就是教他們唱英文歌,由台蘭幫忙把歌詞寫在黑板上,再由志瀚來教他們發音,使他們發音標準。

一直到結束密支那的服務為止,都是緬甸的小朋友在接受我們的服務,終於要到和平服務了,因為我們要去的是和平彿經中文學校,可以講國語了,所以大家都特別的興奮,到和平的第一天準備工作時,由於我們這一組負責的是五、六年級合成一班的小朋友,於是我們要教的課程為第一天:急救、牙保、第二天:世界概論、跑關遊戲(認識國家)、第三天:氣球、毒品。台蘭與志瀚對我很體貼,體貼我之前服務緬甸小朋友時主講的辛苦,所以這次我主講的只有氣球,真的很謝謝他們。而台蘭負責急救與牙保的主講,志瀚負責世概與毒品的主講。跑關是之前在台灣時就決定那幾個人是關主了。

我們這一班學生是最難管理秩序的一班,有五、六十個學生,在教學的時候,有的小朋友一直講話,聲音蓋過主講者,所以主講者特別的辛苦,要以更大的聲音才能讓他們聽到。因此我在和平看到了台蘭的耐心教學,與志瀚努力的喊出聲音,真的辛苦他們兩位了,與他們合作是我的榮幸,也從他們身上學到了很多,尤其是志瀚的地理觀念。

這個團隊是我上大學以來第一個參加的社團,從中我學到了團隊精神以及如何跟陌生人相處。

志工成員心得~郭清清

Ø 郭清清

國立政治大學應用數學系三年級

我是郭清清來自緬甸 , 身為緬甸華僑的我 , 出生於緬北密支那的純樸市區 , 目前就讀於國立政治大學 , 應用數學系三年級 , 我的個性內向 .

這次活動{再見家鄉服務隊}也是曾經從台灣到緬甸華僑學校服務過2年的老師所啟發的,她在今年2月一次師生聚餐會上跟我們討論到,再一次到緬甸服務,因此我也認為可以把自己在台灣學到的常識,帶回緬甸跟學弟妹們分享這是一個不錯機會,因此我們跟台大的國際事務社一起參與這次的活動.不僅有緬甸僑生還有台灣學生也一起參加了。

志工成員心得~邱馨慧

Ø 邱馨慧

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

25432@yahoo.com.

Ø 參加緣由:

到海外做志工服務,是我的小小夢想之一,正巧有這個機會可以到一個神秘又陌生的國度,加上又是自己組團出隊,所有的食衣住行,教學內容,募款保險等等都需要團員們一手包辦,真的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又可以認識看起來都好親切的緬甸僑生,讓從小生長在都會台北的我深深覺得是該出去看看不同世界的時候了,到一個不熟悉的國度,物質生活沒有台灣優渥,我想這是人生中很大的挑戰,考慮了許久,決定邁開步伐,加入了再見家鄉服務團這個行列。

Ø 心得

出發前總是抱著我們到緬甸服務的心得,滿懷雄心壯志的想把可以給他們的毫不保留的分享出去,但當我們下飛機的那一刻,才真正的發現,一路上不是我們在服務當地人,而是一直被當地人服務,因為我們的造訪,他們端出最好的菜餚請我們,也非常熱心的開車載我們上山下海,為我們生活帶來不少便利,最重要的事,雖然語言不通,但他們無形中流露出對我們的關懷其實我們都可以感受的到。回到台灣,當親朋好友問起緬甸之旅怎麼樣時,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那是個知足的國家〞,雖然沒有豐富的物質享受,可是他們卻很懂得在現有的資源下享受生活。在看似毫無秩序的社會狀態中,其實有一個力量默默地在推動一切運轉,佛教在他們生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那是一種緬甸人獨特的生活態度,在短短的一個月旅程中,我們了解的還不夠透澈,還有很多寶石等待我們去發掘。

謝謝緬甸僑生對我們無微不至的照顧,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無私的奉獻,他們總是把自己擺在最後,每分每秒都熱情的為團體付出,從未有一句怨言,在我眼裡看來,感謝很很感動他們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精神,但他們為我們所做的一切自己都不會覺得是犧牲,永遠都是那麼主動的為大家服務,就算精疲力盡,臉上還是掛著笑容,我想在這趟旅程中很大的收穫就是認識了他們這群好棒的朋友,從他們身上學到了無私的奉獻。從三月籌備一直到終於出隊了,整個過程中培養了我們隨機應變的能力,因為來到緬甸這個神祕的國度,好多東西都是未知數,也由於政治因素,很多安排好的事情可能輕易就要更動,所以也從中學會以不變應萬變,當自身準備充足時,不用害怕隨時可能出現的變化,旅行中我默默的發現,當我累得癱在床上不想起來時,他們拖著疲憊的身軀在為我們處理車票的事情,和學校討論未來規劃等等。

我們到達每個學校、托兒所或孤兒院時,都會有團員和負責人詢問機構的狀況,當我聽到孤兒院的修女說小朋友只吃稀飯配鹽巴時,心裡真的很難過,那是一種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感覺,雖然我們吃的不是大魚大肉,但相較之下我們顯得太過奢華了,也由於我們身長在富裕的國家,不少人養成了浪費的習慣,我們漸漸遺忘了什麼叫做知足常樂,珍惜食物,這是這趟旅行中我一直不斷對自己反省的人生態度。我想有一句話是我一生中都不會忘記的:要改變別人先改變自己,這不僅僅是在做社區發展時要牢記在心的,也是與人相處時很重要的態度。整個活動下來,和團員們合作時一定有苦也有樂,我一直不斷的勉勵自己將這句話謹記在心,而且也要應用到日常生活中,團隊之間總是需要互相包容,當我希望別人改變時,記得提醒自己要先改變自己。

短短幾天的服務,我們真正帶給他們的是什麼,只是短暫的快樂嗎?當我們發送完物資,以為大功告成後,離開了學校,他們依舊過和原本一樣的生活,不會因為我們的造訪而對他們造成改變,或許這趟旅程中,改變的是我們。社區發展真的不是想像中的容易阿!

心得好多好多說不完,一趟旅程下來,累積了好多問題等待我去思考,很多事沒有正確答案的吧!只是看一個人如何去衡量如何去抉擇。最後,我不忘要說,所有的團員們我好喜歡你們,謝謝你們給我一個美麗的人生插曲。

志工成員心得~陳雅珣

Ø 陳雅珣

國立台灣大學 獸醫學系 一年級

e-mailmiyacess@gmail.com

Ø 參加緣由:

當志工,是我不知道自什麼時候起,就存在於心中的目標,甚或是夢想。

想貢獻自己的力量,想替這個世界多做些什麼,想多參與國際參與世界,當再見家鄉服務團出現,我毫不猶豫的加入了,我準備好迎接機會面對挑戰了。

緬甸對我,曾經僅僅是地理課本上的一個名詞。仰光是唯一耳聞的城市,瓦城是台北街頭泰國餐廳的店名,直到2007年四月,這個國家對我開始有了意義。「再見家鄉服務隊」出現在我眼前時,我沒有多加考慮就決定加入。本著我期望能貢獻己力,替別人做一些事情的初衷,我加入要回饋家鄉的緬甸同學們,要參與國際,實踐己力的台灣同學們,以及曾在緬甸服務過,促成這個團隊的王月君老師。我們在考慮討論當地的情況之後,以衛生教育,自身保健,以及環保創作等為目標作為課程的規劃,期望能補強當地衛生教育不足的部份,以及醫療較為落後的情況,同時能予以他們其他的刺激,對於地理,英文,以及環保素材的創作上能有更多的發展。

Ø 心得

從仰光到和平,我們服務了多所學校以及孤兒院。第一次與最後一次的服務,很巧的我以跳舞做開場,以跳舞做結束。第一次站在小朋友面前時,面對著他們有些怯弱的臉龐,純真的眼神,時而向我投來回應的微笑,我偷偷的掉淚,那是無限的感動與感觸。僅管有些同學覺得跳舞的教育意義稍嫌不足,但當我站在孩子的面前,我還是盡力的做好我的責任,用全身的每一個細胞告訴他們:跳舞,是快樂的律動。當在舞動中漸漸拉近與孩子間的距離;當我在一個個課程中開始與孩子們熟悉,當看到她們一個個舉手想要上台舞動;當他們開始與我追鬧嬉笑,開始在我身邊說著一連串我聽不懂的緬文,我努力的覆頌猜測並且微笑以對,發現原來語言不曾是問題,發現在這些外在的差異下,心,可以如此接近。

當我們開始走過一間又一間的學校,看過一個又一個孩子的笑臉,我從他們身上深深的體會出我站在這裡的渺小與卑微,當我想替他們做的越多,就越明白這一趟短暫的旅程,我所能做的是如此的微小。每當服務結束,孩子們經常目送並揮手我們道別直到車子駛離,除了離別的情緒以外,我開始不停的思索:我們的來到,帶來了什麼,又帶走了什麼?我們很有幸能得到褚士瑩先生與緬甸的聯合國顧問U Thein Aung的指導,讓我了解到,最重要的不是物質與金錢,而是打開我們的心胸,努力的去學習與了解,並且能幫助他們建立信心,接受其他刺激,讓他們能看見更多,擁有更多能力,也就擁有了更多屬予他們自己的選擇與可能。想要做真正的改變是需要時間的,這一次我只能將一些東西帶來,期望他們能夠有所作用,但我不會忘記那一個個美麗的日子,那一個個依依不捨,僅管我能做的是這樣的少,但我曾經給了他們一點什麼,也從他們那裡得到了好多,在我的心裡留下了太多的無可取代,而我暗自決心要讓他們在未來延續;在一顆顆心的碰撞見,我們彼此學習彼此感動,替彼此打造了未來的無限可能。

一個月的時間是短暫的,我並不能夠改變什麼,但謝謝這個地方讓我學到了這麼多,在那些日子裡,雖然有挫敗有太多我得不到答案的思考與疑問,但是在接近之中,我了解自己的位子,我了解太多的簡單,得到了無數的美好與難忘。「再見家鄉服務隊」,對完全不曾接觸緬甸的我,這曾經是不屬於我的隊名,但今日我相信也珍惜這個名字,在那些日子裡,有當地人的熱情,同去的僑生的幫助,我不曾感到一絲不適或離家的感覺與辛苦,也讓我相信並決心,我將會回到這塊土地,「再見」緬甸。

志工成員心得~許皓鈞

Ø 許皓鈞

台大化學系三年級

hjhse2001@yahoo.com.tw

Ø 參加緣由

當初會參加這個營對是因為覺得去緬甸這件事情很吸引我,感覺不只是出國,更像一場冒險。而且,能夠在緬甸做志工,把愛傳出去,Pay it forward,更讓這場冒險不再只是我一個人的事。我們會遇到許多小朋友,會帶給他們許多他們從來沒有看過的新鮮知識,也帶給他們夢想,這些這些,都讓我找不到拒絕參加這次活動的理由。

Ø 自我介紹

我是個化學系的學生,平常大部分的閱讀都是和化學相關的書籍。不過之前參加完大專生涯發展協會的一個營隊之後,我發現在服務他人時,自己心中非常感動,那是種難以言喻的感動。從那時開始,我心中有個想法,也許除了科學研究外,我們還可以做很多很多其他的事情,很多讓社會更好的事情。於是,我很想要做志工。這次很幸運有這個機會可以去緬甸服務。由於緬甸是軍政府國家,他們很少接受外界的訊息。我希望藉由這次的活動,能夠帶給當地的小朋友們很多很多新鮮的事物,讓他們聽到從來沒有聽過的故事,讓他們知到從來沒有想過的知識,也讓他們從我們的口中,想像台灣這一座寶島的樣子。我希望,我們能夠在他們心中播下種子,讓他們心中的世界不再只是他們現在住的村子,而是整個多采多姿的世界。也期待,在他們長大後,能夠做出一番不一樣的事。

Ø 心得

我所教導的學生中,大部分都不會說中文。而在華僑學校,我又是教幼稚園的小朋友。所以說在教學內容方面,沒有教很深很知識性的東西。大部分都是教他們唱歌、跳舞、做環保玩具。雖然沒有辦法將我的知識傳達給他們,但我覺得,只要能夠帶給他們快樂,我就很快樂了。也許對他們的人生改變不大,不過希望他們在長大以後回想起這段回億,能夠開心的笑著。

在服務時我們班有一個小朋友,他的手和腳都扭曲變形了。一問之下,才知道這個小朋友以前因為媽媽的疏忽不小心掉到了火坑裡,後來被燒傷成現在這樣。不過讓我比較訝異的是,這裡其他的小孩子都不會歧視他,大家玩在一起,嬉嬉鬧鬧,讓我看了很欣慰。想想,如果是在我們的台灣,這孩子能夠這樣和大家融洽的相處嗎?我想,這也許就是緬甸和台灣的差別吧。在緬甸,大家都很注重感情,整個村子每戶人家彼此都相識。每當下課,學生們都會聚在一起聊天、吃飯、去某個同學家玩等等。也許就是因為這樣濃的人情味,才使的同學們之間不會因為身體上的缺陷排擠同儕。在台灣,我住在台北,這個很繁華的都市。然而,儘管繁華,儘管方便,但就是少了那麼點人情味,鄰居間少了招呼、少了聊天,大家每天在自己的房間,在電腦前面,也許,看電腦的時間比看同學的時間還多。也許這是都市化必然的結果,但很希望,在以後的生活中,大家能夠多花點時間與人相處,大家能多關心彼此。

在這趟旅程中,遇到了好多好多人。U Thein先生、褚士瑩先生,他們兩個人都很和藹可親,很平易近人,卻讓我對他們非常尊敬。他們做的事情是為了讓整個世界更好,他們幫助他們認為世界上最需要幫助的人,也積極的培育我們這些年輕後輩,希望能在我們身上,種下一顆種子。很喜歡他們,覺得,一個人賺了很多很多錢能代表什麼?一個人做到了很高很高的職位,能留下什麼?在壽終正寢的那一刻,那些富翁以及權貴,真的會因為自己賺的錢或是得到的地位高興嗎?我想很難說,也許不會因此而高興的人會多一點吧。我們的生命只有一次,我們到底要做什麼,才會讓我們在閉上眼睛時不會夾帶著悔恨呢?我想,要做些與「人」有關的事。我們每個人都要有夢想,但是,我們的夢想裡要有別人。不管我們是有錢沒錢,不管做的事情是傳達還是總經理,我們要好好的對待身邊的每個人,好好的與大家相處。如果行有餘力,就多為我們的社會付出些,可以做做志工,可以參加NGO。「做自己也做別人生命中的天使」,這是嚴長壽老師說過的話,我很喜歡,我期許自己能成為別人生命中的太陽。照亮別人,也因為照亮別人時反射回來的光照亮了自己。

這趟旅程,很棒很棒。有歡笑也有感動。我期許自己可以將這些寶貴的經驗傳達給每個人,希望每個人心中都有那一份付出的心。這世界也許離理想的烏托幫很遠,但只要世界能因為我們的一份力而變的比昨天更好,我就心滿自足了。

志工成員心得~杜台蘭

Ø 杜台蘭

台大物理系研究所二年級

r95222058@ntu.edu.tw

Ø 參加緣由

2006年參加洪蘭老師帶領前往南投仁愛鄉東埔國小的志工服務後,我就一直很希望能夠嘗試國際志工服務,希望自己除了照顧台灣的小朋友,也能看看世界上其他的小孩,帶給其他角落發揮小小的影響力。

Ø 心得

從仰光一直往緬北的方向移動,躲在客運或火車裡,心情很複雜。我在緬甸過的絕對是高於當地一般人民平均生活水準的生活,但我有我在忍耐的感覺。與吳天昂或其他志工服務者的談話中,他們常常提到要融入當地生活,他們也常常會擔心我們適應上的問題。其實適應上的問題是不用擔心的,跟登山社出遊幾天不洗澡,沒電喝帶著泥土的山泉水生活我也過過,我更認為人其實是有很大的彈性的,沒有什麼樣的日子是不能過的。只是在有選擇的情況下,我會選擇自己在台北的生活。一如隊員Charles說的,這是生活方式的問題,每個人有其生活方式,不容易說改就改。適應是一定行的,但那是忍耐。我在想的是,是不是有一種絕對的生活方式,是每一個人生活上的終極目標,每一個人對生活最終的期待?如果有,我們就沒有所謂的改變當地人生活方式的問題了,我們對當地人的幫助,方針也會非常明確。仔細想想,光就我自己身邊的人來看,有人想創業,有人要當公務員,同一個地區長大的每個人對自己未來的工作型態以至於生活方式就有很多不同的選擇,可以想像生活方式必然沒有一個絕對性的答案,但是前提條件是要讓每個人都能看到所有的選擇才公平,我覺得緬甸的資訊就很缺乏,這對當地的人民是不是一種損失呢?我們到果木,到和平,對那的人而言,是之前沒有發生過的事,我們也許擾亂他們的生活,他們的價值觀,但我覺得這種刺激,這些震撼,未必是不好的。我們留給他們牙刷,也許在一兩個月後,牙刷刷變形,他們沒錢買新的,他們很沮喪很難過,但他們知道這樣東西,他們喜歡這樣東西出現在他們的生活中,這些小孩長大後,他們就決定離開緬甸出去看看,然後他們發現牙刷也不過就是這樣一個東西,他們就再創出了另一個東西,叫潔牙器,是一個口腔清理的全新體驗,於是這世界就又再一次改變,一切都只從一支牙刷開始,從一些台灣小孩到緬甸開始。但是他們需要知道這世界上除了用鹽水漱口還有另一個可能。而我也因此更加想到歐美國家,看看其他的可能性。

我在客運上,深深的期待台灣的從政者。緬甸的公路崎嶇不平,很多地方根本只是石子路,讓人一點也無法心安理得地坐在其上。經過有人家住的地方或許會亮著幾盞日光燈,但實際上並沒有所謂的路燈,客運把車頭燈開的嶄亮,迎頭而來的車子在車的兩旁加裝好幾盞的照明燈,經過自己做的客運時,依稀可以推測出自己的客運也裝了不少盞的照明燈。我和緬甸的小朋友提到美國人會繳稅給自己的政府時,我向他們解釋為什麼人民要繳稅,但我不敢跟他們說,人民繳稅給政府做國家建設也包括把路鋪的平平的,把路燈搭起來,所以人民的車車就可以在上面安全的跑著。我希望這一切只是因為緬甸人民不搭客運,他們自有一套方式在緬甸裡移動。離開新村學校時,任教五六年級的邵老師問我,外面很進步吧?緬甸是不是很落後?在與緬甸居民的幾次對話,面對這種問題,我總是很尷尬,不知怎麼回答,誠實一點必定傷到對方,我不希望我的價值觀帶給別人自悲感,畢竟我覺得好的東西也許也不過爾爾,但難道不誠實嗎?吳天昂先生和我說,可以提一些台灣怎樣建設的經過,這的確是一個回答問題的方法,但我但願台灣一直是在進步的,人民的生活水準一值在世界一定水平之上,我們的人民永遠不會問別人這種問題,至於我們想不想過的很清幽,很與世獨立,自然又是另一回事,個人的選擇不過。

志工成員心得~楊榮幸

Ø 楊榮幸

台灣大學地質科學系三年級

rongxing08@gmail.com

Ø 參加緣由:

記得某一天,月君老師跟我打了一通電話以後,得知老師想要再次回到緬甸密支那做服務(以前老師有在密支那教過兩年的書),問我們有沒有興趣,我當時聽了很高興,覺得這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服務,並且決定要參加這個活動。一來可以回到自己的家鄉做服務、二來可以回去看到 自己思念已久的家人、再來就是可以和不同的人相互交流,而且這是一個不錯 又是一個很難得的機會,所以我就參加了這個活動。

Ø 心得

緬甸算是一個偏遠而又貧窮的國家。我生長在緬甸,所以了解緬甸人民的艱苦,剛好這次能夠有機會回到緬甸自已的家鄉做服務,我覺得這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參加這個活動讓我學習到了分工合作的方式與克服困難的精神,以及團隊合作與相互友愛的精神。

這次服務在設計課程的時候,大家都以多元化的方式去安排,從世界地理概論、牙保、急救、毒品、繪本、舞蹈、氣球到很多的環保玩具等等,目的就是要能夠有效的提升華文教育及改善衛生保健方面的習慣,還有再空閒之餘也可以做一些環保玩具來充實自已的生活。

雖然在台灣這邊己經分好組了,可是到了緬甸 還要看當地的情怳和小朋友的年齡來做適當的調整,所以在服務仰光和密支那孤兒院的時候我被分到了舞蹈組,因為之前從來沒有帶過團,也沒跳過舞,而且都是緬甸小朋友,所以要用緬文來教,剛開始 那時候的我是超緊張的,可是到了實際下去帶活動的時候 ,腦海中只想到 要怎樣才能夠讓小朋友玩得更開心, 讓氣氛能夠High起來,反而忘了剛開始的那個緊張。到了和平新村學校的時候就變成原來的組別了,(三楊組合)遠嘯、林彬和我。當時我們被分到的是一、二年級班,教課的內容有成語故事、繪本、鞭炮、牙保和樂器等。我覺得遠嘯的牙保教得很好,小朋友都很專心的在聽,當地的老師也跟著聽得很專心,上鞭炮課的時候每個小朋友臉上都充滿了喜氣 , 感覺看到鞭炮就快過年的樣子, 看到這些小朋友天真、自在、頑皮及歡笑,沒有任何的隱藏 ,在教導他們的同時,覺得自己的收穫更多。小朋友都做得很像,而且都很有天份,有幾個小朋友繪本畫得也很棒,比我自已想像中的還要好! 遠嘯和林彬都很棒,教得很好,我在這裡要謝謝他們。我們這一班如果沒有他們兩位,當時是不可能完成這項教學的。

在這次服務的過程中, 有時候自已也會想到我們所帶給小朋友的 是否是他們人生中真正需要的東西。還有自已也會從多方面去思考 該如何扮演好自已的角色。

這次活動能夠順利成功 ,要感謝當地的法師、校長、老師、家長及所有支援的善心人士 ,謝謝他們的幫助。我更要感謝“再見家鄉服務隊”的每位成員,我相信大家都是最棒的。

志工成員心得~林佳瑩

Ø 林佳瑩

台灣大學外國語言學系 三年級

26vampire@gmail.com

Ø 參加緣由

在國際事務研習社的第一年認識了許多非政府組織的工作,與曾經參予過模擬聯合國會議的經驗,讓我對於開會中討論到的議題感到相當的無力,不希望只能在這樣的國際交流中空泛的檢討與嘗試解決世界上的問題。I hope I could really go out and do something. 於是在社團中希望能夠推動對國際事務的實際行動,而我認為國際志工是一個行動的第一步,讓我們實地的去發展中國家學習,了解狀況,期待自己能夠因此而更有方向,就算未來無法從事直接的相關人道工作,也能在每一個領域中展現世界、社會關懷的價值觀。

Ø 心得

「再見家鄉服務隊」緣起來自曾經在緬甸北部密支那擔任志工老師兩年的王月君小姐。回台五年後,她曾經教導過的學生亦陸續來台求學。正值政府鼓勵青年走向國際,興起月君姐籌畫此團隊:一方面讓緬甸僑生(大部分僑生就讀於台灣大學)有機會回到自己的家鄉服務與回饋。另一方面台灣大學的國際事務研習社也致力於國際志工的宣導與執行,透過〝國際〞就在你身邊這樣的組合結合成「再見家鄉服務隊」。緬僑生將在台灣所學所得之新知及專業技能以服務的心回饋家鄉的同時,也引領國際事務研習社社員以實際參與國際服務行動實踐響應聯合國千禧年提升教育水平、降低文盲之目標。

整個服務的重心包括緬甸偏遠地區的孤兒院及華文學校。希望能夠提昇華文教育之創新及改善當地衛生保健之習慣,加強當地自身保健之知能,以彌補緬甸醫療嚴重不足與落後之窘境,使之降低意外造成的死亡率外,亦有效提升當地整體生活品質,並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透由褚士瑩的安排,我們拜訪了由「愛與和平地球家」國際非營利組織所贊助位於仰光偏遠地區的小學及孤兒院與密支那、和平新村的孤兒院,由於孩子們的母語是緬文,剛開始台灣學生與小朋友溝通時,都要麻煩緬僑生幫忙翻譯,漸漸地隨著相處的時間增加,我們學會如何敞開心胸,用更多的肢體語言-眼神、微笑、動作及猜想來表達我們對孩子的愛。在服務的過程中,每一個團員都期望自己可以為有緣相見的孩子們帶來一生的改變,但在透過翻譯與園長們深度了解過後,發現一兩次的拜訪,我們最多只能給孩子的是一些物資、教育性質的玩具,及給他們一個開心的下午,卻無法解決他們在生活中面臨殘酷的貧窮,這讓團員覺得很沮喪。而緬甸聯合國顧問U Thein Aung 先生告訴我們其實面對貧窮,他們需要的不是我們給予更多的錢與物資,而是聆聽、了解他們的生活,與如何EMPOWER the people,建立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自己擁有更多的選擇及工作能力。當然真正的改變需要很長時間與大家的投入,但我們所拜訪的孩子們仍然非常開心見到我們的到來,因從沒有人願意開心陪伴他們一下午。期待我們的服務能讓〝心〞拋的更遠,接棒的人更多,而每一位相遇的孩子,我們會永遠把他們放在心上。

緬甸,對於平常物質生活相當優渥的台灣學生,有相當多不同生活方式的體驗,從每天無時無刻拿起面紙擦拭腳上的泥巴到最後屯積過多的衛生紙,及晚上夜夜驅蟲到與蟲共眠。我非常感謝有這樣的學習機會,增加自身對事務的彈性與不同的國際觀思維。完整的國際觀不是建立在所謂西方文明國家的價值上,而是全盤的、謙卑的去了解、體驗所有的可能。真正的服務不一定要在孤兒院,而是從服務身邊的人開始。真正的改變在於自己,而真正的貢獻需要的是時間還有無限的投入。緬甸不是一個落後的國家,它是一個單純、自然的國家,它的真誠改變了一群台灣的學生。

志工成員心得~王月君

Ø 個人介紹:

長期擔任海外國際志工多年,深深體驗志工經驗對人生價值的助力與影響極其深遠,期盼能為青年爭取更多的海外機會,將台灣的幸福傳給有需要的人。

Ø 參加緣由:

剛開始的初衷只是想回饋緬僑生,謝謝她們帶給我非常快樂的2年緬甸生活,所以想盡一己之力,協助她們返家之餘,也可藉此服務自己的家鄉。又身為國際志工多年,深刻體驗志工的親身經歷,對青年在所思所行上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鼓勵青年透過親身的服務,體驗生命的價值,省思生命的本質,因此結合緬僑生與台籍生,籌組「再見家鄉隊」。

Ø 心得

28天服務的過程中唯一的感受是忙、盲與緊張,也因此從未細細品嚐在服務中的所見所聞及感動,透由咀嚼大家的心得,才真正走進這趟服務之旅。

人命關天

3月撰寫企畫到組團到家長說明會,面對家長犀利的問題,才警覺到我是要帶著16位父母所疼愛的寶貝孩子,前往一個被外交部核定為黃色警戒旅遊區且軍權執政的國家-緬甸,從事人道國際服務。

恩典

緬甸的政治現況就像早期台灣的戒嚴時期,只要不從事與政治活動有關或說政府的〝五四三〞,它的治安大致來說比出現在台灣社會版新聞安全許多,主要是緬甸以佛立國,人民受佛教思想深化極深,所以當地居民極為良善與單純。但服務隊眾多的人數加上又從事教育相關服務,被軍政府視為非法集會且與她們的愚民政策相牴觸,因此在聯繫的過程中,不知洗過多少次的三溫暖。由於緬甸鎖國物資及資訊缺乏,當各校知道有團隊願意來分享新知,無不欣喜若狂、竭誠歡迎,但到最後一關與軍政府打交道時,却望之怯步,功虧一簣。一直到出發前5小時,才大致底定所有行程。在這段期間我每天為團隊及每位團員禁食禱告,我感謝上帝在出發前,給了我許多的考題,讓我在安全的模擬室,學習如何面對壓力及提升突破自己。在幾次連繫挫敗後,為確保學生在當地安全的考量,我幾乎要宣告解散時,看著緬生失望無法返家及台生努力募款的情形,我求上帝給我堅持的力量,而他確實為我開啟一扇更好的道路,在最短的時間與「愛與和平地球家」國際非營利組織合作,並募到足夠的資金與物資。

到底〝是什麼〞趨使我們一定要排除萬難,遠離家園到偏僻的這裡,為這些與你毫無關係的小朋友盡力呢?

89,大家特意穿著新買的緬甸沙龍,隨著聯合國顧問Mr. U Tein Aung,來到第一所要服務的緬校拜訪,為與該校清楚溝通團隊來的目的,我們走進教室實地演出,當「感恩的心」音樂一播放,團員一字排開站在講台前,自信的笑容、整齊劃一帶出練習多時的動作,感動的淚水不停的在心裏流出,幾個月的努力與辛苦,就為了這些素未謀面的小朋友們。

當台籍生還在擔心無法用緬語與她們溝通時,小朋友已從害羞、彆扭到抱在一起跳舞,更隨著旋律大聲唱起「感恩的心中文版」,前後才不到1小時。

游擊服務作戰策酪

在當地為避開緬政府的關注,除第一天就採買當地沙龍外,更展開游擊服務策略,即每站學校或孤兒院一次服務停留時間不超過1天,多個地點循環服務,就這樣一路從緬南服務到緬北,不定點的服務苦了我及負責行程的同學,除了每天6:00起床,18:00歸,21:00開檢討會、規劃課程、排練及預備教材,24:00就寢外,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安排隔日或日後的行程,因此已沒有過多的精力關注在團員的適應與學習上,雖然如此我依舊察覺到有些團員在不知不覺一點一滴的改變,有些團員卻彼此開始有了間隙。(感謝主及興錦與榮幸,讓我們所有的行程沒有一天擔延。)

青年美麗的蛻變

我ㄧ直堅信團員透過此次服務的親身體驗,定能將所感受到的內化成提升自己的驅力。但在一次開會中,有位團員提出:「他不想在服務緬語的孤兒院了」,其他台生也跟著附和,我驚訝不已,原因是台生認為她們無法用緬語正確的教授知識給小朋友,讓她們覺得自己無用武之地,也無法達成出國前抱著能藉由自己改變世界的期望。開始每個人說出心中的感受與想法,在激辯中把誤會澄清,並且願意將學習到的「要改變別人前,要先改變自己」的真意付諸行動。會後,我看見每個人願意主動放下面子,打開心結服務他人,看見她們真實的的成長,這真得是一場「青年美麗的蛻變」。

全心的饗宴

一位緬僑生對我說:「老師,我知道我的國家很落後,所以她們願意來我們的國家服務,跟著我們吃苦,已經非常不容易,所以願意找全村最好吃的包子和最好喝的新鮮果汁給她們,平常我們自己吃才不會這麼講究」

致謝詞

在此我謝謝每位再見家鄉服務隊的所有團員及其家人的支持與支援,願意暫時放下遊學、打工、吹冷氣、睡覺的機會,一起參與國際人道服務的行列。亦感謝在緬期間一路照顧及幫助我們的每一位朋友,法琳師、豔芬、仰光雪比達及果目的大和尚及當地老師和平新村佛經學校及密支那育成中學董事會全體董事。更謝謝褚世瑩先生與Mr. U Tein Aung一直在服務的旅途中,指導我們體認服務的真意,帶領著我們「如何服務別人,也服務自己」。

獵才守則

出發前我ㄧ直很猶豫一件事,就是緬方希望我們能降低團員人數,以免樹大招風。依獵才守則「熱心助人、比別人願意多付出」的當然成員,較符合人道服務的性質,反之則不適合。最後我堅持給那些「反之」的成員,一個學習服務人的機會,若是她們透過體驗,學會願意甘心樂意付出、不計算時,愛的漣漪就會在他身上持續擴大,所產生的未來價值將無法估計,就達到這趟服務之旅的意義了。

8/25(日)~8/28(二) 和平佛經學校 課程表

服務學校

和平佛經學校

學生總人數

411

班級

幼稚園

(大、中、小)

小一~小二

小三~小四

小五~小六

國一~國三

年齡

5~6

7~8

9~10

11~12

13~15

課程負

責組

E

D

C

B

A

上課時間

課程內容

8/25

()

5:45

6:30

報到 +團員自介 +分組

6:45

8:00

舞蹈

成語典故

世界地理概論

急救訓練

牙齒保健

16:30

18:15

鞭炮製作

繪本製作

氣球製作

牙齒保健

世界地理概論

8/26

()

9:00

11:30

環保樂器

+

兒歌

鞭炮製作

+

說故事

急救訓練

世界地理概論

毒品預防

+

英語會話

14:00

16:00

說故事

+

舞蹈

成語典故

+

舞蹈

地理大跑關

地理大跑關

地理大跑關

8/27

()

5:45

8:00

說故事

牙齒保健

繪本製作

氣球製作

急救訓練

16:30

18:15

牙齒保健

環保樂器

毒品預防

毒品預防

8/28

()

7:00

9:00

和平佛經學校服務課程結畢典禮










備註:1 .因上緬校之緣故,中午並無上課(星期日例外)

2 .中午不上課時間,亦有安排教授當地老師電腦課程。

3 . 隊員以分組方式進行教學。A:林佳瑩、陳雅珣、寸永成

B:吳欣蓮、陳志瀚、杜台蘭

C:陳尉倫、邱馨慧、郭清清

D:楊林彬、楊遠嘯、楊榮幸

E:王興錦、何成聰、許皓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