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瀏覽建議^_^

由於本站內容較多,請訪客多加利用下方的"內容分類索引"和左下方的"Blog存檔"來幫助您找到您感興趣的資訊 :)

2008年2月25日 星期一

「思沙龍」你所不知道的緬甸強調以建設性的作為取代冷酷的封鎖與制裁

2008/2/18‧龍應台文化基金會 回到台灣NPO新聞稿索引


龍應台文化基金會「思沙龍」2日以「你所不知道的緬甸」為題,邀請政治大學國關中心第二研究所所長金榮勇主講,基金會執行長李應平主持。金榮勇強調,面對緬甸的政治封閉與高壓統治,國際社會應以建設性的作為,取代強硬冷酷的封鎖與制裁。

為了拓展台灣年輕人的國際視野,培養深思論辨的能力,龍應台基金會持續策劃「思沙龍」。2008年第一季思沙龍以「內戰」為主軸,繼蘇丹達佛後,探討「你所不知道的緬甸」,吸引近300位民眾到場聆聽,前駐廷大使戴瑞明、獨立記者張桂越,以及泰緬地區華裔難民權益促進會執行長劉小華和數位緬甸籍在台學生也到場分享。

緬甸位於東亞、東南亞與南亞三區交界點,金榮勇從戰略位置角度切入,強調緬甸國際地位的重要性。尤其,七○年代緬甸因非人道的軍事政權受到國際制裁,選擇靠向中國大陸,中國也藉由緬甸,將勢力伸入印度洋,擴大在亞洲的控制力;九○年代中期,緬甸軍政府更縱容金三角地區居民生產鴉片,以賺取外匯,引發國際關憂。

金榮勇認為,緬甸軍政府以威權治國,高壓禁制人民言論與自由,甚至以關閉仰光大學等愚民政策來打擊民主運動,雖令人民痛苦萬分,但民主運動領袖翁山蘇姬認為國際企業與資本在緬投資行為,等於間接幫助軍政府鞏固政權,而主張應對軍政府實施經濟制裁,暫停投資與觀光,這個主張勢由於會影響緬甸的經濟發展,反使緬甸人民權衡理想與現實陷入兩難。

金榮勇以美國用人權為理由攻打伊拉克,卻容許像緬甸的非人道情形繼續存在為例,國際社會為維護自身在緬甸的經濟利益,刻意輕忽緬甸的非人道現況。而中國大陸則為區域發展策略,在番紅花革命後,於聯合國會議中針對各國對緬甸提出制裁的提案,從中阻饒。他強調美中等大國,實應抱持理想,負起維護國際制序的責任。

泰緬地區華裔難民權益促進會執行長劉小華發言表示,緬甸問題複雜難解,她特別提出緬甸華人至今仍不被緬甸政府承認,處於無國籍的狀態,回溯歷史,緬甸華人至今仍強烈認同中華民國,因此她呼籲台灣政府應該主動協助解決其困境。

一位緬甸籍在台學生回應,緬甸的社會氛圍與台灣解嚴前相當類似,資訊十分封閉,只要不談政治,生活就可以維持看似平靜的運作,因此他反而是到了台灣之後才真正開始了解緬甸。至於軍政府為何能五十多年仍屹立不搖,他認為應是軍政府長期實施種族分化策略,讓民族之間互相攻擊,從中取得政治利益穩固政權。

在場民眾關心,紅番花革命後,緬甸現今的內部情勢為何?一位曾在緬甸教書兩年,從事非營利工作的民眾表示,緬甸目前表面平靜,但政府仍私下持續進行異議份子的逮捕行動。她表示緬甸華人雖然人數有限,且無法取得公民身分,但卻擁有很強的經濟實力;而緬人則社經地位較低,生活清苦,她質疑如果華人與緬人之間能相互合作,緬甸的問題是否得以紓緩?金榮勇回應,東南亞各地都存在華人與當地人民如何相處,緬甸族群封閉,加上政府採取的分化政策,想法雖好,卻難以實現。

主持人李應平問道,緬甸近年來在外交採開放政策,對內卻又持續高壓保守,這種衝突與矛盾的手段,對緬甸的民主化有何影響?金榮勇回應,開放的外交政策是因應東協的施壓,事實上對軍政府而言也確有實際的經濟效益,但軍政府更相信絕對不能讓1988年敗選的錯誤再次發生,為了維護軍政府的政權,威權統治必定會持續下去,事實上,開放造成的經濟成長,確實也讓溫和的緬甸人民選擇了面對生活的現實。因此,金榮勇認為翁山蘇姬可能將成為一顆被犧牲的棋子,他對緬甸民主化的看法則是持續悲觀。

  金榮勇強調,緬甸的經濟與觀光開放政策,其實也是增加人民對外的溝通管道,國與國之間應該有建設性的接觸,避免「比鄰若天涯」的孤立,長遠來看對緬甸的發展必然有益。基金會執行長李應平則呼籲,當掌有權力者利用分化種族或其他政治手段取得或維護自己的利益時,人民更要具有智慧與眼光,看清政客的蓄意恫嚇與虛幻假象。



2008年2月24日 星期日

緬甸~再"見"家鄉服務團影片

總算是做好了,希望大家喜歡 :)

志工成員心得~楊遠嘯

楊遠嘯

台大政治系國際關係組四年級
otohimetama@msn.com

Ø 參加緣由:

原本我是對服務性質的活動是一點興趣都沒有的,但是由於自己的好朋友是這次活動的隊長,在一次的閒聊中,使我下定決心去參加這次的活動,一方面是希冀自己能夠開闊自己的眼界,因為也許你一生中再也不會去那個國家第二次,緬甸是 一個神奇的地方,她貧困,但是她同時帶著那種難以言喻的美與和諧的秩序;其次,我也冀盼自己能夠在這次的活動中能夠學習到付出與關懷的精神。

Ø 心得

在緬甸的這些日子中,發生許多帶給我前所未有體驗的新鮮事,使你會在當下會很想將這些鱗爪記下,但是往往又懶惰的不想花時間整理組合成文字,然後這些事情就漸漸的被封存在記憶的死角,堆積起了層層厚得遮住當時讓你想記下這些悸動的灰塵,但是現在必須交出這份心得來,所以我把它重新的理了出來,讓我慢慢回想。

哪種東西最為難寫呢 ?我想是真的帶給你許許多多的感悟的事件,這是一種十分難為的事情。首先你怕,你怕會描壞了它,怕的是說的太過而令它著惱,但是又擔憂說的太過小心確辜負了它所帶給你的點滴,你也怕寫出來的東西是那種僅僅帶著官腔性質的語言,你怕自己說的不夠真切,沒有辦法把那種靈魂的感動給傳述出來,卻又怕過份的誇飾雕琢而誇大了它;但更令人害怕的是那種自己文字的精煉度,不足以去表達出你所感覺到的,體會到的,它所帶給你的林林總總。

這次的經歷給我的體驗,我必須說,如果你真的老是待在台灣,那麼世界也只會越來越小,因為這個狹小的地方所帶給你的是一種忙碌、擁擠、繁重、還有雜亂的意象。同時所有的生活彷彿沒有了滋味,如果生活的趣味不就在於大半不預期的發現的喜悅,若果所有的明天全是今天所預期的化身,那種期盼那種喜悅的感覺就全然掃滅了吧 ?就像在海邊拾貝殼,你所期待的也是一種不預期的驚喜。

來到緬甸這個國家,或許一開始你所預期中的是一個不堪的政府,然後當地的醫療、衛生,乃至於生活上的種種的物質是非常的缺乏 ;這確實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但是除此之外你會發現,這個國度的貧窮與美麗,這是一個由美麗與貧脊交織而成的國度,你發現美麗的是那邊的種種自然的風光,當你在車上時候看到的是一望無際的青翠盡入眼簾,儘管你所搭乘的車子可能是十分破舊,同時行駛的時候四個輪子猶如彈簧一般的跳躍在崎嶇不平的泥水路上;如果你曾經到過緬甸的內部去看,而不是僅僅待在那個專門給觀光客遊歷的仰光,你可以見到的是當地人善良的天性,對他們來說,或許金錢並不是最重要的一種價值,而在當地的生活,也不是在台灣所可以想像的,例如可能你會沒有熱水,可能沒有電可以使用,同時或許你在緬甸的路上行走時會受不了這個國度的道路怎麼處處是爛泥,但是這邊的人們,還有這個國度的生活型態,處處充滿著自然,而且充滿著一種摯誠。

而當走進了孤兒院的時候,真正的體會出什麼會是讓你真的願意去關懷的事物,我並非是一個對許多事情熱中,或是善於關心他人的人,但在那邊,或許是因為語言的不通,也或許是因為小朋友的真摯,他們所給你的是一種感動,也許你一開始期許的是抱持著一種傳達知識或是技術給予他們進步的種苗,但實際上真正的學到尊重與聆聽的是本來想去傳達知識的我們,緬甸的美就在這兒呈現出來,他在貧窮中表現出祥和,而小朋友們有著的是純真的笑容,會發亮的眼珠,儘管他們所在的地方是一個蓋了七年但卻完成一半,甚至連窗戶都沒有的教室;而就在這邊,我們用自己的肢體語言、也許是一個眼神的傳達,來彼此互動,你會發現,有時候溝通並不是僅僅只有一種傳達的方式,而是一種心靈上的交流,在於你願不願意去付出與打開自己的心,所以真正獲得治療的其實是我們這些在台灣生活許久的我們。

而在一些地方的華人學校,我自己所體會到的一點是,其實對於台灣,如果你想要再外交或是國際上面多獲得一些朋友,那麼並不應該去反其道而行的做出一些令自己朋友失望的事情,以我們與當地華校交流的時候,他們所說的緬甸的華人學生以後很難在到台灣,這是因為在政治上面的某些因素台灣禁止了他們的到來,但這形同於對當地華校的很大的打擊,他們所唸的,所學的,都是台灣的教科書,台灣的一切,但現在華人假如日後不能來台灣,那麼他們還可以去哪呢 ?

28天中,我想你所帶給他們的並非是一種永恆的價值,或許教導刷牙與給予牙刷對這些在物質上面貧乏的人們頂多是帶來了一時之間的改變,但是我想在這 28天的服務中,所帶給你的是一種反思,一種關於價值的重新思考,同時在不同地方所給予你的不預期的驚喜是一種筆墨難以形容的喜悅,所帶給你的是一種全貌的觀點去看這個世界,在這邊你可能喪失的是暫時的物質的享受,但是你所獲得的卻是一種心靈上的饗宴,一種洗滌;他增加了你的廣度,增加了你的耐性,同時你學會包容與付出的價值,什麼是一種美,尼采說過的,當你願意把自己多餘的力分散出去時,他稱這種下降是美。 而現在,在我的眼中所見,緬甸並不是一個貧窮與落後的國度,相反的,他是一種融合自然還有獨自形成一格的合諧。

Ø 募款組心得

這次的再見家鄉服務團受到各個贊助單位相當大的幫助,不論是物資或是金錢上的幫忙,也都是因為他們的贊助我們才能順利出團,先說說在台大校園募集物資的感動好了,由於只有擺攤三天,大家一開始都很擔心募到的物資會不會不夠,我們事先做的宣傳不知道是否有達到效果,響應的人多不多都是未知數,其實每個團員心裡多多少少都有那麼一點忐忑不安,但最後的結果卻出乎意料之外

,感謝捐物資的善心人士們,不吝將家中保存良好的物品捐贈出來,讓愛無遠弗屆,實足給我們大大的鼓勵和信心。

再來是有關募款的部份,特別要感謝台大課活組的馮姊,還有其他工作人員

,由於有許多行政程序要處理,不僅僅是我們自己要耐心的一項一項去完成,中間有受到許多學校行政人員的幫忙,也讓我們學習了跑公文的程序,當然還有不少團員之間合作的默契,雖然瑣事繁複,但卻給予了我們一個很大的學習機會。

最後除了感謝還是感謝,包括了行政院青輔會、外交部、教育部、台灣大學、僑委會、紅十字會以及陳克華先生,謝謝他們對我們的肯定與信任,願意資助我們出團做服務。

絕招

1. 不害怕失敗,凡是覺得有機會的都勇於去嘗試

2. 抱持一個誠摯的心,熱情的態度,讓單位深刻感受出我們積極的一面,勇於接受別人給予的意見

3. 對企劃書的熟悉度要夠

4. 讓企劃書有獨特性

5. 提早於截止日期前繳交資料,或許缺少的什麼還有機會補交

6. 積極打電話詢問單位是否收到資料,有無需要補足或修改的地方

7. 每個單位不可以用一模一樣的企劃書,要適度的修改,符合該單位的需求

8. 固定同一個人和特定單位聯繫交涉